贾府三春为什么对林黛玉没有意见?
仔细看原著,第七十六回,迎春和惜春两个与黛玉是:“素不甚合”。
探春和黛玉相互忘了彼此生日,事实上,探春是继湘云之后的宝钗第二迷妹,两姐妹偷偷开小灶,探春更盛赞:“宝姐姐有心,什么都记得。”
然后黛玉就冷笑来了一句:“她在别的东西上用心有限,偏在别人戴的东西上用心。”
这之后没写探春反应了,但你可以想象,一个精明男儿气质的探春,对黛玉这种暗戳戳贬低自己好朋友的行为,会不会有好感?
元春更不用说,仅见过薛林一面,就直接更取中宝钗,赏赐的礼物黛玉和三春一样,宝钗却和宝玉一样。
四春当中竟没有一个十分喜欢林黛玉(这不也等于说她们讨厌黛玉,就是字面意思,不是“十分”喜欢黛玉)。
为什么?
——因为“寂寞林”才是作者曹雪芹给黛玉的设定。大家都喜欢她,寂寞从何而来?
没有几个人理解她、喜欢她,这才是真正的寂寞。
不仅四春,下人们也更喜欢宝钗。就连王熙凤,也只是因为奉承贾母,才表现出对黛玉热情。可是二十七回她私底下却说:“讨人嫌得很,得了玉的便宜似的!你也玉,我也玉!”
更是多次拿黛玉开玩笑,以至于黛玉既嫌弃凤姐贫嘴贫舌,又实在怕凤姐拿自己开玩笑了,宁愿从后门出去躲着她。
实际上除了贾母、贾宝玉、薛宝钗,作者没有让众人多喜欢林黛玉,但是他让众人对黛玉倾注了另一种感情:“可怜”。也就是“堪怜咏絮才”中的“怜”字,这才是黛玉这个角色的题眼。
黛玉的全家死绝,身体多病,心事重重,以及与这些做对比的多才、稀美,都只是为了强调黛玉的“可怜”两个字。
可怜再进一步,才是怜爱,这才是曹雪芹和书中贾母、宝玉、宝钗对黛玉的真实态度,但是怜爱不像“喜欢”,怜爱要求人和人比较熟,对对方比较理解。
曹雪芹为什么让他的几个重要角色“怜爱”黛玉,而不是让所有人都喜欢黛玉呢?
因为黛玉的许多缺点,实在不足以让书中很多人喜欢她,所以曹雪芹为了爱护林黛玉,只能退而求其次,让他重要的角色都怜爱黛玉。
因“怜”到“爱”,但是“怜”是基础。
黛玉的缺点很难让“书中大多数人”喜欢她,但是作者希望“书外的读者”都怜爱她。
“堪怜咏絮才”,读者们切记不要忽略这句话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