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龙和胡歌谁的演技更适合演电影?

发布时间:
2023-08-15 23:35
阅读量:
34

题主有个错误认知,适合演电影跟演技没有必然联系。

决定演员上限的是演员的特质和潜质。

哪怕达到顶级的演员,大多也只是某一特质发挥到了极限。

很多网友假想的那种什么都能演的全能演员,基本上是吹毛求疵,只存在于幻想中罢了。

一个优秀甚至顶级的演员,他只需要有一份特质,并有足够的运气、资源、经历去将这份特质发挥到极致,这就足够了。

他并不需要什么都能演。

老天爷是公平的,赏你饭不代表不给别人饭吃。

有些演员会出现时好时坏的情况,其实这个演员是个潜在的好演员,因为他能好。

很多人因为他时而砸锅就抹杀一切恰恰是不对的,因为他能做到好。

从导演和艺术的角度,看的是上限而非下限。

他之所以不好,是因为资源、运气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加上主观方面不清楚自己的特质,或还在一个寻找的过程,出现了演员跟合作团队相克的情况。

也就是说,他还是好的,但某些剧本或团队不适合他。

一个成形的顶级演员,是在清楚自己的特质之后,在资源等方面的加持下,仍旧挑选适合自己的。

因此,演员的特质比演技要重要的多。

越大的导演,越看重或清楚这一点。

一.李安

1.“演员的演技在我这里,没有任何价值。

我只需要某个演员身上独有的潜质和特质,这个东西,它就属于老天爷赏饭吃了。

只要有这个东西,哪怕这个演员没有一丁点儿的演技,在我这儿都完全可以。”

-2016年9月于北京宣传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时回答。

2.“看演员是不是明星,那就看你有没有看到她就帮她演,我挑演员也是一样,我不是看她演技好不好,不看努不努力,人好不好,漂不漂亮?都不是。你看到她的脸你的眼睛就开始演戏,有句话说是祖师爷赏饭吃,她就长那张脸,就是你看到她,你比她还急,而有的人,演死了你也不会感动。

学表演很不公平,有的人看她的脸就会觉得有故事,有的人什么也不要做,观众就帮她演了,我看过好多这样的例子,真的就是不公平。人比较好的、更用功的、更有天份的、更漂亮的,拍不出来就是白搭。

我以前不相信这个,片子越拍的多,我越不得不信这个邪。”

3.“当初挑选汤唯的时候,在最后决选的那些人里,她的表演也不算特别出色的,可她看戏的那个眼神,我就知道她是王佳芝。因此,她演戏是需要调教的,但她的气质和相信戏的神采是我需要保留的。”

—《一年级大学季》

而同样对于汤唯的调教,再来看看许鞍华在《黄金时代》里的纠结。

ps.许鞍华对《黄金年代》的成果是不太满意的,多年后发过一篇长文讲述自己跟汤唯在拍戏过程中的那些心路历程。

这件事我觉得也间接解释了《第一炉香》的失败。

1.许鞍华不是那种“霸总”式导演,没有那种“我要我觉得”的独裁,有点过于相信演员,因此一开始对角色没有想的太清楚,以为演员自己就是天才,能解决一切问题。

2.当汤唯拉着许鞍华准备角色的时候,许鞍华觉得她准备的方向不对,但闷着没说。

3.当汤唯演戏的时候,许鞍华也发现很多不对,以及很多时候她不演才是对的,演反倒不太对,但许鞍华也不知所措。

该文链接

weibo.com/5916982203/48

本想截取几段话,觉得内容过于多了,有兴趣的知友自己去看吧。

哪怕在许鞍华这次失败的合作里也能发现,跟李安对汤唯的解读一样。

汤唯的表演并不出色,如果导演没有把角色想的很清楚,她自己是无法通过理性思考梳理出这个人物需要什么的。

比如,她没有意识到萧红长的不错,但却在男女关系中极其不自信,没有像许鞍华那样推断出萧红乡下人出身,仪态不好,而汤唯本身的优雅得体是跟这个人物相克的。

但汤唯的特质很强,气质出众,以及她不演的时候,常常能给出对的东西。

其次,《黄金年代》里汤唯没做到的那些东西,许鞍华在多年后认为,如果自己想的清楚一点,其实可以很简单地做到。

ps.是因为许鞍华没有把脑子里对萧红的形象描述给汤唯,只知道汤唯不对,但说不上来哪不对以及怎么才能对。许鞍华多年后想明白了,方法就很容易找到了。

这就很考验导演会不会用汤唯,会用她的导演,保留她的特质,再调教一下表演,她会极其出色迷人,不会用她的导演,就可能砸锅。

而事实上,在这篇文章里,汤唯为了演萧红,做了大量的准备,只是最后全都用不上罢了。

用得上的东西,她压根都没准备。

不演的时候常常才是对的;

也就是说,表演真的可以调教,但特质这个东西,为什么叫特质,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二、陈可辛

关于内地演员和香港演员的区别。

“内地演员当然更多都是学院派的,受过专业训练,很多时候他们演技很好,但就会偏舞台化,不是不好,非常好,但不会令你觉得,哎,我没想到。香港演员则不同,可能你觉得很不好,台词都记不住,一场戏前后都不对,全错了,但我只要拿一点点,就很出彩。”

这里同样提出了演技和适合电影的悖论。

陈可辛这种导演不想要那种专业但常规的表演,他喜欢那种出彩惊喜的表现,不专业没事,他可以剪辑。

三、王家卫。

王家卫后来用学院派用的比较多,但他早年用的演员,基本上都更看重明星特质而非演技。

比如张曼玉,在遇到王家卫之前,是一个不会演戏的花瓶。

王家卫观察她之后,发现台词会限制她,但她的肢体表达非常好,于是就删掉大段台词,充分发挥她的长处。

观察梁朝伟之后,发现他的面部表情没问题,但肢体表达不够好,于是通过空间压制肢体,扬长避短。

我印象中就是《阿飞正传》结尾那一段,如有偏差,欢迎指正。

最典型的例子是王菲。

王菲根本谈不上“演技”,但她在《重庆森林》里的表演,任何一个演技出众的演员都做不到。

所以,适合电影跟演技没有必然联系。

适合电影更多指的是这个人的特质和潜质。

因此,不是从朱一龙和胡歌的演技去对比二人跟电影的适配性,而是看二人的特质和潜质哪个更突出一些。

再举个例子,内地80后除了胡歌、朱一龙,还有一个雷佳音也从电视咖转了电影。

雷佳音演技好吗?好。

可他转电影至今,并没有能拿出一个所谓的代表作。

前段时间跟一个网友聊过,我说,雷佳音不知道是资源受限还是什么,因为从他的采访和电视剧路线来看,只要资源到位,他很会挑剧本。

但他目前选的电影片子都不那么适合他,太商业化了,很难发挥他的演技特长。

剧情片之流也许更适合他一些。

什么叫代表作,就是你能意识到演员的不可取代性,换了他谁都不行。

比如葛优梁朝伟,都是好演员,但葛优的角色梁朝伟演不来,梁朝伟的角色葛优也演不来,这就是演员的独特性。

雷佳音目前的片子,都具备这种可取代性,换个演技派好像也没什么所谓。

所以,雷佳音同样演技出色,但至少到目前为止,他也未见得比这俩都更适合电影。

然而,哪怕雷佳音没有呈现出或票房或奖项或代表角色等方面的能力,他仍旧能拿到张艺谋的资源。

部分因为商业价值。

再看看70后目前几个高票房男演员。

吴京、沈腾等人,算的上传统意义上的演技派吗?

但他俩属于特型演员,互相无法替代,任何演技派也替代不了他们。

朱一龙到目前为止,我已知的有四部片子,《峰爆》,《穿过寒冬拥抱你》,《人生大事》,《消失的她》。

后两部算是高票房。

从票房来说,朱一龙算是目前电视转电影走的最好的。

但另一方面来说,我觉得哪怕朱一龙粉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朱一龙目前仍旧没有那种代表性角色或代表作。

他仍需努力。

不过从潜质和特质来说,我倒觉得朱一龙比胡歌适合电影。

当年看《幻乐之城》的《丑》时就觉得他很适合拍电影,有点梁朝伟的感觉,眼睛会说话。

其次,朱一龙比胡歌聪明,或者说有自知之明一点。

胡歌选角色经常超出他的能力太多,野心大于能力。

其实朱一龙这种剧情片会更合适一些,尤其他们这种既算不上天才又没什么经历的明星演员。

角色难度不大,能保证完成度。

朱一龙的《人生大事》我在网上补看过了,金鸡奖拿的合适。

众所周知,几乎所有奖项都对动作片演员和喜剧演员不友好,基本上范围就划定在易烊千玺和朱一龙两个人之中了。

千玺受阅历和年龄所限,完成度自然是不如朱一龙的,所以,几乎没有悬念。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