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有哪些废太子得以善终?

发布时间:
2023-08-26 13:33
阅读量:
40

确实不多,中国历史上我就数出来了九个。

1) 东汉光武帝的第一任太子刘彊。

刘彊于公元26年(建武二年)被立为太子,其后因为母亲郭圣通被废,而自请废黜太子之位,公元43年(建武十九年)改封为东海王。最终于公元58年(永平元年)病逝,善终,但只活了虚岁34。

后汉书 卷42: 建武二年,立母郭氏为皇后,彊为皇太子。十七年而郭后废,彊常戚戚不自安,数因左右及诸王陈其恳诚,愿备蕃国。光武不忍,迟回者数岁,乃许焉。十九年,封为东海王,二十八年,就国。帝以彊废不以过,去就有礼,故优以大封。兼食鲁郡,合二十九县。
后汉书 卷42: 永平元年,彊病,显宗遣中常侍钩盾令将太医乘驿视疾,诏沛王辅、济南王康、淮阳王延诣鲁。及薨,临命上疏谢曰:

2) 东汉章帝的第一任太子刘庆。

刘庆于公元79年(建初四年)被立为太子,公元82年(建初七年)因为母亲宋贵人失宠而被废,改封为清河王,同年母亲被逼自杀。但父亲汉章帝和弟弟汉和帝对刘庆都还不错,使其得以善终,甚至在生前儿子刘祜还被拥立为帝(即汉安帝)。刘庆去世于公元107年初(农历延平元年十二月),虚岁29。

后汉书 卷55: 建初三年,大贵人生庆,明年立为皇太子。。。太后崩后,窦皇后宠盛,以贵人姊妹并幸,庆为太子,心内恶之。与母比阳主谋陷宋氏。外令兄弟求其纤过,内使御者侦伺得失。后于掖庭门邀遮得贵人书,云“病思生菟,令家求之”,因诬言欲作蛊道祝诅,以菟为厌胜之术,日夜毁谮,贵人母子遂渐见疏。
后汉书 卷55: 七年,帝遂废太子庆而立皇太子肇。肇,梁贵人子也。乃下诏曰:“皇太子有失惑无常之性,爰自孩乳,至今益章,恐袭其母凶恶之风,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大义灭亲,况降退乎!
后汉书 卷55: 庆时虽幼,而知避嫌畏祸,言不敢及宋氏,帝更怜之,皇后令衣服与太子齐等。太子特亲爱庆,入则共室,出则同舆。及太子即位,是为和帝,待庆尤渥,诸王莫得为比,常共议私事。
后汉书 卷55: 邓太后以殇帝襁抱,远虑不虞,留庆长子祜与嫡母耿姬居清河邸。至秋,帝崩,立祜为嗣,是为安帝。
后汉书 卷55: 庆立凡二十五年,乃归国。其年病笃,谓宋衍等曰:“清河埤薄,欲乞骸骨于贵人颐傍下棺而已。朝廷大恩,犹当应有祠室,庶母子并食,魂灵有所依庇,死复何恨?”乃上书太后曰:“臣国土下湿,愿乞骸骨,下从贵人于樊濯,虽殁且不朽矣。及今口目尚能言视,冒昧干请。命在呼吸,愿蒙哀怜。”遂薨,年二十九。

3) 东汉安帝的太子刘保。

刘保于公元120年(永宁元年)以汉安帝独子的身份被立为皇太子,但不被嫡母阎皇后所喜,于公元124年(延光三年))被阎皇后联合汉安帝乳母王圣、大长秋江京、中常侍樊丰等人进谗言而废黜,改封为济阴王。但在被废后,刘保的人身安全也没受到威胁,很快于公元125年末被孙程等宦官通过政变拥立成功,是为汉顺帝。最后在皇帝位上病逝,寿命虚岁30。

后汉书 卷6: 永宁元年,立为皇太子。延光三年,安帝乳母王圣、大长秋江京、中常侍樊丰谮太子乳母王男、厨监邴吉,杀之,太子数为叹息。王圣等惧有后祸,遂与丰、京共构陷太子,太子坐废为济阴王。
后汉书 卷6: 十一月丁巳,京师及郡国十六地震。是夜,中黄门孙程等十九人共斩江京、刘安、陈达等,迎济阴王于德阳殿西钟下,即皇帝位,年十一。

4) 南陈废帝的太子陈至泽。

陈至泽于公元567年(光大元年)被立为太子,第二年(光大二年)与父亲陈伯宗一起被废黜。公元570年(太建二年)陈伯宗去世后,陈至泽袭封为临海王。公元589年南陈灭亡后,陈至泽也被迁到了隋朝首都长安。隋文帝虽然没有真的厚待南陈宗室,但至少没有屠戮他们,陈至泽应该也善终了。

南史 卷12: 后生临海嗣王至泽。至泽,光大元年为皇太子,太建元年,袭封临海嗣王。陈亡,入长安。

5) 南陈后主陈叔宝的第一任太子陈胤。

陈胤于公元582年陈叔宝即位后被立为太子,其后于公元588年(祯明二年)因为陈叔宝宠爱张丽华而被废黜,转封为吴兴王。公元589年南陈灭亡后,陈胤也被迁到了长安,并死在了那里,应该是善终。

陈书 卷28: 后主即位,立为皇太子。。。是时张贵妃、孔贵嫔并爱幸,沈皇后无宠,而近侍左右数于东宫往来,太子亦数使人至后所,后主疑其怨望,甚恶之。而张、孔二贵妃又日夜构成后及太子之短,孔范之徒又于外合成其事,祯明二年,废为吴兴王,仍加侍中、中卫将军。三年入关,卒于长安。

6) 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一任太子李承乾。

李承乾于公元626年(武德九年)被立为太子,于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因谋反被废黜为庶人,发配黔州。公元645年李承乾病逝于流放之地,寿命虚岁27,善终。

旧唐书 卷2: 冬十月丙辰朔,日有蚀之。癸亥,立中山王承乾为皇太子。
旧唐书 卷76: 贞观十七年,齐王祐反于齐州。承乾谓纥干承基曰:“我西畔宫墙,去大内正可二十步来耳,此间大亲近,岂可并齐王乎?”会承基亦外连齐王,系狱当死,遂告其事。太宗召承乾,幽之别室。命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特进萧瑀、兵部尚书李????、大理卿孙伏伽、中书侍郎岑文本、御史大夫马周、谏议大夫褚遂良等参鞫之,事皆明验。废承乾为庶人,徙黔州;元昌赐令自尽,侯君集等咸伏诛。其宫僚左庶子张玄素、右庶子赵弘智、令狐德棻、中书舍人萧钧,并以材选用,承乾既败,太宗引大义以让之,咸坐免。十九年,承乾卒于徙所,太宗为之废朝,葬以国公之礼。

7) 唐睿宗李旦的第一任太子李成器(后改名李宪)。

李成器的情况相对特殊些,他于公元684年(文明元年)被立为皇太子,但此时父亲李旦已是奶奶武则天的傀儡。后来公元690年李旦被迫禅让给武则天,李成器也跟着成为废太子。

公元710年李成器之弟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等人发动唐隆政变,拥立李旦二次登基。李成器因为弟弟功高,主动让太子之位给了他,没有第二次当上太子。

但之后也得到了弟弟的厚待,得以寿终正寝,于公元742年初(农历开元二十九年末)去世,虚岁63。去世后还被弟弟追封为了“让”皇帝,也算是一段佳话。

PS: 李成器应该是中国废太子中寿命最久的了。

旧唐书 卷95: 文明元年,立为皇太子,时年六岁。及睿宗降为皇嗣,则天册授成器为皇孙,与诸弟同日出阁,开府置官属。
旧唐书 卷95: 唐隆元年,进封宋王。其月,睿宗践祚,拜左卫大将军。时将建储贰,以成器嫡长,而玄宗有讨平韦氏之功,意久不定。成器辞曰:“储副者,天下之公器,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若失其宜,海内失望,非社稷之福。臣今敢以死请。”累日涕泣固让,言甚切至。时诸王、公卿亦言楚王有社稷大功,合居储位。睿宗嘉成器之意,乃许之。玄宗又以成器嫡长,再抗表固让,睿宗不许。乃下制曰:“左卫大将军、宋王成器,朕之元子,当践副君。以隆基有社稷大功,人神佥属,由是朕前恳让,言在必行。天下至公,诚不可夺。爰符立季之典,庶协从人之愿。成器可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太子太师,别加实封二千户。赐物五千段、细马二十匹、奴婢十房、甲第一区、良田三十顷。”
旧唐书 卷95: 二十九年冬,京城寒甚,凝霜封树,时学者以为《春秋》“雨木冰”即此是,亦名树介,言其象介胄也。宪见而叹曰:“此俗谓树稼者也。谚曰:‘树稼,达官怕。’必有大臣当之,吾其死矣。”十一月薨,时年六十三。上闻之,号叫失声,左右皆掩涕。
旧唐书 卷95: 惟王朕之元昆,合升王嗣,以朕奉先朝之睿略,定宗社之阽危,推而不居,请予主鬯,又承慈旨,焉敢固违。不然者,则宸极之尊,岂归于薄德。茂行若此,易名是凭,自非大号,孰副休烈。按谥法推功尚善曰“让”,德性宽柔曰“让”,敬追谥曰让皇帝,宜令所司择曰备礼册命。

8) 明景泰帝的第一任太子朱见深。

朱见深也很特殊,因为最早立他为太子的不是爸爸,而是叔叔朱祁钰。公元1449年土木堡战神被俘后,朱祁钰临危受命,继承大统。而作为妥协条件,他也立了朱见深为太子,而不是自己的儿子朱见济(明史这里记载有误,朱见济年龄应该是比朱见深大的)。

这也导致朱见深的身份尴尬,继而景泰帝于公元1452年将其废为沂王,改立亲儿子朱见济。可惜朱见济于公元1453年夭折,朱见深则在土木堡战神发动夺门之变后被再次立为太子,并于公元1464年(天顺八年)登基,是为明宪宗。在位二十三年后去世,寿命虚岁41。

明史 卷13: 英宗留瓦剌,皇太后命立为皇太子。景泰三年,废为沂王。天顺元年,复立为皇太子,改名见深。
明史 卷119: 怀献太子见济。母杭妃。始为成阝王世子。
明史 卷13: 天顺八年正月,英宗崩。乙亥,即皇帝位。以明年为成化元年,大赦天下。

9) 清康熙帝的太子胤礽。

胤礽于公元1675年(康熙十四年)被立为太子,之后于公元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被第一次废黜;紧接着于公元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被二次立为太子,但好景不长,于公元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再次被父亲废掉,并终身禁锢。

但胤礽还是得以善终,于公元1725年1月去世(农历雍正二年十二月),寿命虚岁51。

清史稿 卷220: 康熙十四年十二月乙丑,圣祖以太皇太后、皇太后命立为皇太子。
清史稿 卷220: 四十七年八月,上行围。。。九月乙亥,次布尔哈苏台,召太子,集诸王大臣谕曰:“允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暴戾淫乱,朕包容二十年矣。乃其恶愈张,僇辱廷臣,专擅威权,鸠聚党与,窥伺朕躬起居动作。平郡王讷尔素、贝勒海善、公普奇遭其殴挞,大臣官员亦罹其毒。朕巡幸陕西、江南、浙江,未尝一事扰民。允礽与所属恣行乖戾,无所不至,遣使邀截蒙古贡使,攘进御之马,致蒙古俱不心服。朕以其赋性奢侈,用凌普为内务府总管,以为允礽乳母之夫,便其征索。凌普更为贪婪,包衣下人无不怨憾。皇十八子抱病,诸臣以朕年高,无不为朕忧,允礽乃亲兄,绝无友爱之意。朕加以责让,忿然发怒,每夜逼近布城,裂缝窃视。从前索额图欲谋大事,朕知而诛之,今允礽欲为复仇。朕不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似此不孝不仁,太祖、太宗、世祖所缔造,朕所治平之天下,断不可付此人!”上且谕且泣,至于仆地,即日执允礽,命直郡王允禔监之,诛索额图二子格尔芬、阿尔吉善,及允礽左右二格、苏尔特、哈什太、萨尔邦阿;其罪稍减者,遣戍盛京。
清史稿 卷220: 又明日,诸大臣奏请复立允礽为太子,疏留中未下。上疾渐愈,四十八年正月,诸大臣复疏请,上许之。三月辛巳,复立允礽为皇太子,妃复为皇太子妃。五十年十月,上察诸大臣为太子结党会饮,谴责步军统领托合齐,尚书耿额、齐世武,都统鄂缮、迓图。托合齐兼坐受户部缺主沈天生贿罪,绞;又以镇国公景熙首告贪婪不法诸事,未决,死于狱,命锉尸焚之。齐世武、耿额亦以得沈天生贿,绞死。鄂缮夺官,幽禁。迓图入辛者库,守安亲王墓。上谕谓:“诸事皆因允礽。允礽不仁不孝,徒以言语货财嘱此辈贪得谄媚之人,潜通消息,尤无耻之甚。”五十一年十月,复废太子,禁锢咸安宫。
清史稿 卷220: 雍正元年,诏于祁县郑家庄修盖房屋,驻札兵丁,将移允礽往居之。二年十二月,允礽病薨,追封谥。

至于外国历史,有两个问题:国家很多;且它们的皇储/王储基本都不叫“太子”

暂时就只说英国的王储称号“威尔士王子”(Prince of Wales)和法国的王储称号“王太子”(Dauphne)吧三个,被废还善终的有:

1) 法王查理七世(Charles VII),法王查理六世之子。

于公元1417年被立为王太子,其后于公元1420年,父亲查理六世和英王亨利五世达成协议,约定废黜查理七世的继承权,改立亨利五世为法国王位继承人。但查理七世拒绝承认此协议,并在父亲死后被拥立为帝,与亨利五世之子亨利六世竞争法国王位。在圣女贞德的帮助下,查理七世最终获胜。他活到了公元1461年,享年58周岁,善终。

2) 英王查理二世(Charles II),英王查理一世之子。

于公元1638年左右被立为王储,公元1648年爸爸查理一世被俘,第二年被斩首,英格兰一度成为共和国,查理一世也被废黜(但期间曾短暂被立为苏格兰国王)。公元1660年,查理二世成功复辟,在位近二十五年后于公元1685年病逝,享年54周岁,善终。

PS: 不过其实他临死前的治疗方法还是蛮恐怖的。。。朋友们有兴趣可以去搜搜哈哈

3) 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斯图亚特,英王詹姆二世之子。

于公元1688年7月被立为王储,同年12月和父亲詹姆二世一起被废黜。之后一生试图复辟未果,最后于公元1766年去世,享年77周岁,善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