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不少军工类求职的帖子,基本都是劝退,这是为什么?
本人23届应届生,拿到了一些头部所的offer,最后放弃跑路了。
有关军工研究所,至于什么加班,待遇低,机制僵化这种老生常谈的问题我就不说了。之前看其他问题有个答主的回答很能从本质上解释当前军工行业存在的问题。
- 首先是军工这个行业为啥工资低?
与很多人一直以来的固有印象不同,整个军工盘子和其他行业比起来是很小的,而且基本完全直接或者间接依赖国家投资,然而国家对军工的投入实际上并不多(参考我国军费)。因为军工企业,从经济账上来看,是纯纯的赔本生意,只有投入没有实际经济效益产出,不打仗屁用没有(当然这不是说军工行业没有存在的价值,只是纯算经济账)。所以国家在和平时期,对军工行业的投入一向是够用就行。更悲催的是,大部分军工行业属于传统制造业,固定资产开支占了很大一部分,分到每个人上的人力开支就更少了。
另外,很多军工产品系统复杂度高,集成难度打,但悲催的是,由于采购数量少并不能量产,这就意味着企业很难收回成本,甚至要为了政治任务做亏本买卖。而且现在军工项目大多采用了竞标制度,这意味着,有很多个兄弟单位和你一起竞争,项目价格就被进一步地压低,毕竟比的就是谁更能卷。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历史遗留原因,这些军工企业或多或少有吃大锅饭的现象,本来就不多的人力支出还要匀一些给机关的行政人员和由于各种原因退居二线的老员工,这就导致了新员工只能拿微薄的工资干最多的活(辩证的来看,这也是军工行业稳定性的来源,而且军工工资低是相对而言,在大部分二三线城市应该算中上水平)。
上面的原因也从侧面反映了为啥我们父母爷爷辈觉得搞军工是个好工作,因为在他们工作的年代,国家对军工行业的投入是不计成本的,军工行业的待遇,福利保障,和社会地位以及人员素质是远远超过社会的平均水平的。但是,时代变了,现在是和平时期,发展经济是第一要务。
- 其次是军工研究所的工作内容为啥这样反人类?
军工研究所的工作内容难不难?当然难,不然为啥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有航母,洲际导弹,核潜艇?
那难在哪里?倒不是使用了太多尖端技术。相反,在军工行业,特别是电子,通讯,计算机领域,稳定压倒一切。军工项目难在系统集成,然而要命的很多军工企业并没接受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导致项目管理混乱,开发流程混乱的情况。所以在很多回答下,很多人并不是单纯的因为加班离职,而是因为受不了总是干一些莫名其妙,拍脑袋决定的事情。
讲到这里是不是有些同学已经回忆起痛苦的研究生或者博士生涯?老板一拍脑袋在外面接了某某系统的开发任务,交给你和一些代码都写不利索的本科生干。
甲方单位需求不清,隔几天就让你返工或者提出新的需求。代码管理形同虚设,就靠几个你信得过的人手动拷贝合并代码。项目管理一坨答辩,各种设计模式早就丢到姥姥家了,代码怎么方便怎么写,甲方要啥功能就临时写进去,程序能跑就行。平时累死累活的伺候这个草台班子,组会还要因为项目延期,或者需求临时更改,挨老板和甲方莫名其妙的骂。
这样一想是不是就能理解从军工行业跑路老哥的痛苦了呢?
- 军工研究所里面为什么很多人为了并不多的工资和领导画的的大饼而极致地内卷?
虽然大部分军工研究所为了过滤一些实在太差的关系户,设置了相对较高的学历门槛(据我观察研究所主要招对口的军工院校硕博,和一些中下流的985硕博,以及少部分入土专业的中上985硕博)。但同时面试难度极低(基本不问专业问题,男的,学历够,好好聊聊基本能过。)
这导致了一个什么结果呢?那就是招来了很多学历相对较高,但能力并不出众的人(我就是这样的人)。因为学历高能力出众的人可以去其他高端行业在低很多的工作强度下获得更多的回报,而进入军工行业的人或是因为信息差,或是因为能力不足以进入这些回报丰厚的行业,所以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军工研究所。
而且这些人因为学历比较高,或者之前的人生经历比较顺利,都极度渴望成功。然而上面也说了,军工行业缺少一些高精尖的东西,让你发挥自己的专业价值。所以他们只能从其他方向开始内卷。你能加班我就比你更能加班,你出差100天那我就出差200天,你项目申报书写50页那我就写100页。恶性循环就这样开始了。
- 那军工行业是不是就一无是处了呢
那到也不是,我总结了军工行业的以下优点
- 门槛低,有学历就能进,985硕博,专业对口(有的时候不太对口也行),男,能吃苦,好好聊天都能拿到offer。
- 部分二线城市的头部所待遇不错,比较稳定,那我跑路的那个所来说,工作10年后,收入应该是当地公务员的两倍以上,而且福利待遇更好。
- 说出去有面子,不是开玩笑,在很多工作不好找的地方,研究所高低算个待遇尚可的铁饭碗,找女朋友都好找一些。
- 情怀加成,虽然在知乎上谈情怀很好笑,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军工行业里面确实有很多热爱自己工作,愿意为国奉献,不计个人回报的人,可以抨击研究所的体制僵化,但是对于这些燃烧自己的老哥还是应该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