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学术会议,你们的收获大吗?
说真话,还是说假话?
说真话就是,我出去开会,主要是为了旅游。
科研搞郁闷了,正好有比较适合的会,就去开会散散心。
我最不喜欢去的就是类似“全国某会年会”,一个会,两三千人,接待的超级差,讲的东西也很泛泛,社交也很无效。
最喜欢的是行业会,小圈子会。会议涉及面比较集中,两三百人挺好,三五百人也行,吃住比较好,交流方便,也可以了解一下别人在干嘛。
那种三五百人的会,涵盖的面还很广,含金量通常就非常低了。
无论是认知知识还是认识人,通常都是拓展边界,而不是从零开始。
有共同认识的朋友,互相引荐一下,反而更容易形成比较有效的社交。兄弟单位,多少对彼此有个了解,也方便交流。
学术会议,在我看来很难学到新的知识,顶多了解一下动态。学习还是要靠看文献。
我们这些小喽啰型的人,开会还能聊出很多八卦。某些大佬的风流韵事,可以在圈子里慢慢飘散。有些高校工资太低,割韭菜太狠,也都瞒不住。
以前有小木虫,还有网友奔现,粉丝见面会之类的。
更重要的是,私下交流,才更容易获得一些真实情况,报告、文献都是官方说法。
正常情况下,年轻人报告里讲的都是刚发的文章,体面一些的讲已经在审的。
大佬一般都讲shi山PPT,内容是进几年的成果加上新成果。
只有一些学生会讲一些新鲜做出来的东西。
顶刊和产品事学术会议的硬通货,有这些东西的人,很容易那报告做的像广告一样。
这是人之常情。
我以前作报告,希望被人理解、关注我做的东西。
现在满脑袋想的都是怎么宣传,怎么赚钱。
现在我不喜欢开会,更喜欢看展,今年看了两次展,感觉收获都挺大的。看展可以形成具象化的认知,了解行业动态。
看展的时候很明显,大家都是在跟自己上下游交流,是想达成合作意向,而不是跟不太懂的人科普原理。
而且,在看展的时候,还听见有人抱怨,花三千块钱去听配套的那个学术会议,结果听了好几个小时的广告,哈哈!
学术会议,报告人的主要目的是宣传自己,而不是给别人讲课,教别人原理。
所以,看到有人说开会学到一堆东西,我真的深表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