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机场比新加坡樟宜机场更好吗?
这么多没去过樟宜国际机场的人答得这么起劲,是显示自己没见过世面,很自豪么?
机场怎么评好坏,我不知道。但是作为乘客,我简单形象地做个比喻。大兴国际机场无论是进去候机,还是乘机降落,都会很明显地感觉到,这就是一个超级航空枢纽。
而樟宜国际机场的感觉是一个超大型的万达综合体带着飞机跑道,当然附近还有美军。
所以说,两者的设计和发展思路是完全迥异的,或者说是并没有什么好拿来做比较的。
当然,樟宜国际机场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你出机场的时候会有种热得想把皮整个拔掉的感觉。
补充讲下新加坡的美军。根据美新《1990年谅解备忘录修正协议书》,美军在新公开部署的就有300余名美军士兵,1-2艘濒海战斗舰,若干P-8反潜机。
另外,根据新加坡的国防政策,当新加坡遭遇外敌入侵时,新加坡军队会抵抗15分钟,然后就地投降。新加坡政府首脑会利用这15分钟向美军所在地撤退,然后出国成为流亡政府。
这个国防政策出台时,马来西亚和印尼是新加坡的主要假想敌。但奇怪的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同是《五国联防》防务协定的签署方。
貌似之前顺便一句樟宜附近有美军,就捅了一些人的心窝了啊!这样,简单给大家一个对新加坡的直观认知。
如上图,厦门和新加坡实际面积大小的对比。图片来源见水印,侵删。
可以看出,新加坡是一个完全没有战略纵深的国家。这点上,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当年就看得很清楚,所以建国第二天就飞美国,并得到了时任美国总统的安全保证,解除了来自印尼的入侵威胁。是的,那个时间点上的主要威胁来自南边的印尼,而不是北边的马来西亚。
现在,新加坡的安全环境来自李光耀定下的大国平衡的战略。或者说,新加坡是靠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的防务关系来保障自身安全的。这其中两个非常有趣的防务协定就是与美国之间的谅解备忘录,以及《五国联防》。《五国联防》是指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五个英联邦国家之间的防务同盟机制。事实上,基于新加坡和各域外和域内国家的同盟协定,新加坡就算完全没有任何军事武装,遭遇武装入侵的结果也是一样的。
但是,作为新加坡防务思想的根基之一,李光耀提出了一个“毒虾”理论,新加坡建立了一支纸面军力东盟第一的一次性武装力量。换句话说,大鱼吃掉新加坡这个小虾是必然的,但是因为这只虾的剧毒,吃虾的过程中要付出相当的代价。如果这个代价对于入侵者来说不值得,那么就能阻止入侵者的战略冒险。所以,新加坡军队的建军思想就不是像中国这样的大国一样依托纵深,抵御入侵,展开反击。新加坡的军队就是用来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入侵者的有生力量进行尽可能的杀伤。至于保卫国家,抵抗入侵,甚至反推回去,这些只能在梦里安排一下。当然,新加坡自然是不会这么教育自己的士兵和国民的。万一你要求士兵坚持15分钟,士兵才坚持10分钟就下班了,那首脑们的流亡大计岂不是就功亏一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