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大家知道哪些红色冷知识吗?
“兰剑—B”行动背后的点点滴滴
对越自卫反击战近十年的老山战场上,数十万中国军人听从祖国的召唤,为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大义,怀揣着报效祖国的梦想,唱着那首《再见吧,妈妈》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老山那个血与火的战场,在腥风血雨的战斗中有那么一个名为“兰剑—b”的著名行动,因为其作战视频在网络大范围流传而被大家熟知,但这场战斗背后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感人细节。
1、打而不占的968高地
老山前沿的968 高地是一个重要阵地,与我军占领的 1072高地同在一条山梁上。它是老山南侧往西延伸的一条山腿,该高地位于老山主峰东南方约1000米处,与北侧中方控制的1043高地同为一条狭窄山梁,最宽处有7~8米,最窄处仅3~4米,山脊两侧为60度左右的陡坡,不便于部队展开和迂回。在 968 高地附近还有603号、604号等辅助阵地,该地区南靠大青山,东邻832 高地,西连 1058 高地。越军在该地区构筑了大量堑壕、交通壕、掩蔽部和明暗火力点,设有防步兵雷场、铁丝网、陷阱、防步兵壕等障碍,工事基本地下化,配置各种火器组成了正射、侧射、倒打的严密火力配系,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以屯兵工事为骨干,与野战工事、障碍相结合的坚固防御阵地。968 高地地区地形特殊,攻守都很困难。该高地处于敌我双方的敏感地位,是双方争夺次数较多的阵地之一。在老山轮战期间,我第11军32 师、第1军1 师、第 67 军 199 师、第47集团军139 师都曾组织兵力先后四次对 968 高地地区实施过出击拔点作战,从而留下了一段战史传奇。而为何对 968 高地只打不占,综合起来有下述几个原因:一是政治外交因素,我军收复老山目的是确保它的安全而不是占领对方领土,如果为了安全上的需要建立交深的缓冲区,缓冲地带向对方伸的过远会涉及一国的主权问题,在政治和外交上对我不利;二是军事因素,如果我军完全占领968高地,越军会利用远程炮火和直瞄炮火对我军进行狂轰乱炸,增加伤亡。相反我军只占据1027高地进可攻退可守,可以不停对越军占领的968高地进行炮火袭扰;三是后勤保障因素,如果我军占领968高地会增加兵力防守,加大后勤保障量,一旦人员伤亡后勤保障困难加大,而我军不占领只会加大越军的后勤保障困难。
2、一场豪华表演性质的拔点战斗
1986年10月,准备了3个多月的“兰剑-B”行动即将实施。这次行动的主要目标是对被越军控制的 968高地实施拔点作战,歼灭该高地的守敌。使部队得到实战锻炼,沉重打击老山战场越军的嚣张气焰。1986年10 月 14 日,兰州军区第 47 集团军 139 师 416团5连突击队,在我军轮战历史上,第 4次对 968 高地进行出击拔点作战,又称为“兰剑-B”行动。而“兰剑-B”行动,则是我军战争史上第一次进行现场直播的战斗。使用了 12 个摄像组进行拍摄。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记者,原 139 师宣传干事陈耀文这样评价“兰剑-B”行动,“这是一场豪华的带有表演性质的出击拔点战斗,战斗过程运用微波传输技术传输到师指挥所。”
3、作战日期为什么选择1986.10.14
10月8日之前因服从国家政治外交斗争,上级不让打,10月8日之后遇到大雾天气,不利于强攻的打法。天气预报预测10.14是个晴天,集团军首长当机立断就选定了10.14这一天,1014并不仅仅是一组简单的数字。1-10的阿拉伯数字中,0、1、7三个数字较为特殊,均为闭口音,为了避免因为战场嘈杂的环境、战士口音误差导致数字上的差错,我军习惯把“0”叫做“洞”,把“1”叫“幺”,把“7”叫做“拐”。除此之外,把“2”叫做“两”,就是为了避免“er”发音不够响亮的问题。“10·14”,顾名思义就是“要动就要他死”,并且因为越军熟知中国民间忌讳的数字是4,这就会使越军误以为我军不会选择10.14这一天发动进攻,起到迷惑和麻痹敌人的作用,有效隐蔽我军的作战企图。
4、第一款大批量装备的迷彩和第一款识别符号
5、第一杯茅台可能也是最后一杯茅台
1986 年10 月 12 日,在部队驻地举行隆重的誓师大会。会前,有部分突击队员们想喝杯茅台酒壮行。军长钱树根得知战士们的这个愿望后,马上安排军后勤部到部队驻地文山州购买。据说,短短几天,部队就把文山州所有商店的茅台酒一扫而光。誓师大会上,集团军钱树根军长将“攻无不克”的战旗授予特功5连。所有参战人员向军旗庄严宣誓:
“我宣誓,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甘洒热血,不怕牺牲,勇猛冲锋,奋勇杀敌!”
钱树根军长亲自带着军、师首长为这些可敬的战士敬酒。很多突击队员更是人生第一次喝茅台酒,有的人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喝茅台酒。壮行会场没有盛宴,也没有华丽的祝酒词,只有一尊尊泥塑似的军人岿然不动,每个人的神态凝重的让人窒息,仿佛时间也在此时戛然而止。这里没有眼泪,只有勇士即将赴死的悲壮。
战后,看到这张表情夸张的照片,徐俊的爱人“笑话”他:
“瞧你那样,不就是喝杯茅台嘛,至于把眼睛瞪得那么大吗?”
“你不知道,当时的那杯茅台酒,即是我人生喝的第一杯茅合可能也是我喝的最后一杯。”
说完这句话,徐俊忽然有些后悔,因为他发现爱人的眼睛湿润了。
6、军长放心,我们会回来的
誓师大会上,军长钱树根亲自给突击队质量壮行酒。穿着斑斓的迷彩服,横挎着消音冲锋枪的祁振武站在前头。钱树根端着酒杯看着祁振武说:“小祁,要说的话,我在警师大会上说了。对你,我只想提醒一句,你要带着突击队员勇敢地冲上去,还要带着大家凯旋而归,我等着你们。”祁振武把军长的敬的酒一饮而尽,十分自信地说:“军长,你放心!我们会回来的,我的老父亲还等着我为他娶儿媳妇呢。”
7、小战士的大喊
军政治部主任周永顺在给一名突击队员敬酒时,看到这名小战士由于紧张和激动,脸憋得通红,握枪的手在发抖,骨节发出的啪啪声清晰可闻,周永顺心疼的说:“你要是憋不住就喊出来吧”。这个突击队员猛然“啊--”的大叫一声,戛然而止。看着眼前这个小突击队员的举动,周永顺突然觉得自己的心口有些堵的难受,眼泪不由自主地就流了下来。
8、嘶哑的歌声
在誓师大会的现场,总政歌舞团的军旅歌唱家郁钧剑含热泪逐个拥抱着突击队员,饱含深情地一遍又一遍的演唱着《血染的风采》、《热血颂》、《小白杨》,为即将走上战场的突击队员壮行,以至于声音都有些嘶哑了也全然不顾。
9、拥挤的屯兵洞
突击队队员李宗根在日记中这样记述道:
大约早上6点钟我们秘密到达了潜伏位置,我们住的1号屯兵洞并没有多高,宽大概在 1.5 米左右,里面有我班 11名战士,副队长共带有两个电台员,还有5个前哨护救人员等,总共21名人员不用说睡觉休息,每个人挤着连坐的位置也不够。因为过去从没打过仗,在即将开始出击的前夕,突击队每个人的心里都十分紧张激动。
10、此处无声胜有声
5连指导员徐俊13日下午来到突击队员的潜伏点,为大家送行。徐俊在猫耳洞里对每一个战士都摸摸脸,握握手,说说笑话,虽然他故作轻松嘴里说着笑话,实际上他心里面也很紧张,以至于连自己说话的声音都有些颤抖。看着这些可爱的战士,徐俊的心里很复杂,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大家心里都清楚,此去一别很有可能就是永别,这里面肯定有人再也回不来了,只是大家都不知道是谁而已。每个人都好像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却又不知道说什么,从何说起,于是,就成了此处无言胜有声。军人也是人没有人不怕死,但他们所有人在此时此刻都将生死置之度外,因为他们心里都很清楚,自己是为国家而战,冲锋陷阵是自己的职责所在,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他们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搏杀。猫耳洞内的战友们都互相默默地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彼此,自然而然的回忆起大家在一起朝夕相处的日日夜夜,也许这就是最后一眼了。为了不留下遗憾,所有人都想把更多的战友深深地刻在脑海里……
11、两只鸡
罗卜基是一名彝族战士,上战场前刚刚由班长提了干。当时突击队里有5名彝族队员,被誉为“彝族五雄鹰”。战前,根据彝族的习俗,男人上阵前要饮鸡血,在鸡脖子下面抹一刀后,还要扔出去看鸡头的方位用以占卜,5人中只有罗卜基的鸡甩出去,鸡头是最后对着自己的,按彝族风俗这是凶兆。出发前,罗卜基对5连指导员徐浚说:“指导员,这次我可能要牺牲了,回不来了。”徐安慰罗卜基说:“你胡说啥呢,那是迷信,你不要相信。”罗卜基憨厚地笑了笑说:“指导员,你是汉族,我是彝族嘛!我们彝族有这个风俗,据说准得很。”说完,他转过身默默地离去。徐浚望着渐渐远去的罗卜基,不由自主的眼泪就掉了下来。第一突击队队长马权斌后来说,罗卜基冲锋时身上背了一只鸡,因为在往冲击出发阵地开进的途中,隔一会儿,他就能听到鸡叫,他觉得很奇怪,于是就问:“怎么回事啊?”没人敢说,结果这鸡走一走就叫一叫,而且是叫了一路。当时由于战事紧急,他也没继续追问到底,最后才知道是罗卜基的,这给马权斌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12、出击时间再次推迟
出击行动原计划在10月14 日凌晨打响,以偷袭手段迅速攻下604和 968 两个高地。凌晨六点,进攻的时间到了,但此时的战区大雾笼罩,能见度太低无法看清越军阵地,战斗发起的时间不得不向后推迟。中午时分,终于云开雾散,越军的阵地清晰起来。但遗憾的是此时已无法实施偷袭,于是将偷袭改为强攻。
13、炮兵歼敌
12时58分,集团军首先在那拉口、八里河东山等多个方向实施了兵力、火力、无线电和工兵破障的佯动。我11个炮兵连的65 门火炮对松毛岭、那拉、八里河东山3个方向的越军前沿 307号阵地、425号阵地、395高地、55号阵地等18个目标实施重点炮击,造成了大举进攻的态势,隐真示假,致使敌军误判中方的企图,全线紧张。并且造成其兵力、火力的分散,为我出击拔点分队出击拔点全歼守敌创造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我炮兵群组织了 24 个炮兵连的 144 门火炮,采取预先压制和临时压制相结合,以临时压制为主的方法,炮击朗顿、郎冲、丰光、板兴地域越军纵深炮兵阵地。以及 544、637、738 高地的越军直瞄炮、观察所等107个目标,以保障出击部队的作战行动和防御稳定。随即,我 22 个炮兵连的 140 门火炮同时发起炮火准备,计划摧毁 604 号高地、968 高地上 80%以上的越军表面阵地,以瘫痪敌人的防御,使我步兵突击队能够充分利用炮火袭击的效果,一举突破敌人防御。在炮火准备的同时,工兵分队带着导爆杆迅速前出,清除地雷和障碍物,提前为突击队的冲锋开辟通道。在我夺取 968 高地表面阵地后对越军残余进行清剿时,集团军电子对抗营通过对敌方电子信号侦测和电码破译,得知越军出动约1个营的兵力将对 968高地实施反冲击。指挥员果断命令军、师炮群集中火力对越军反冲击分队实施炮火覆盖,给越军反冲击分队予以致命的杀伤,粉碎了敌军反冲击阴谋。战后,经过对越军的情报反复侦控得知,我炮兵的火力覆盖歼敌 157 人。
14、战士万岁!
随着出击的命令,第一突击队在队长马权斌的指挥下迅速出击,经开辟通道直扑604号高地,在团属82迫击炮连的掩护下,第一突击队打的干净利落,仅用7分钟就突破604号高地前沿,占领表面阵地,随即转入搜剿越军屯兵洞,并以火力掩护第二突击队向968高地发起进攻。
在第一突击队突破前沿阵地后,通信兵吉炳安当即就把已经攻占604表面阵地的消息迅速报告给指挥所,接到报告后的师首长非常高兴,激动的当时就通过电台向突击队长马权斌大喊:“战士万岁!”马权斌立刻向参战官兵传达,战士们在听到师首长的表扬时,群情振奋,齐呼“战士万岁!”更加勇敢的奋勇杀敌。但是,第一突击队在搜剿打洞时,越军从最初的慌乱中反应过来,开始对 604 高地,968 高地实施猛烈射击,虽然越军的炮弹数量没有我军充足,但却打得很准,尤其是大量的空爆弹,(原苏联援助的炮弹,特制引信,炮弹距地面20-30米上空爆炸)接二连三的落在我冲击队形之中,此时没被我炮火打掉的敌暗火力点也开始复活,加上战士们情绪激动欢呼时忘记隐蔽,第一突击队伤亡越来越大。
15、一张战地照片
只是一会儿的工夫,第一突击队就有十几人被越军炮火击中伤亡了,这让突击队长马权斌感到十分紧张和担心,他在想,按目前的局势发展下去,如果不立即把敌炮火压制住突击队很快就会伤亡殆尽,丧失战斗力,于是,他迅速上报战况,请求上级炮火对敌进行压制。炮兵迅速转向压制敌浅近纵深内的越军炮兵,并对 604 高地周边残存的越军火力点实施监视射击。
跟着冲上阵地的集团军摄影干事王红迅速抓拍,抢拍到了这一瞬间的照片。事后,马权斌看到这张照片后,有些不满地埋怨王红:“你怎么把我拍得这么狼狈?我拿冲锋枪向敌人射击,向敌人屯兵洞投弹时你怎么不拍?”王红赶紧诚挚的向马权斌解释:
“平时,在大家眼里英雄都是高、大、全,他们根本不知道战争的惨烈和残酷,你这张照片反映的才是真实的英雄,英雄不是摆的吹出来的,那是要用鲜血和生命去换的。”
16、先救队长!
在604号阵地上,突击队员顾金海和毕东玉正在向前搜索,突然从附近一个隐蔽的屯兵洞内扔出一枚手雷,顾金海迅速将毕东玉推倒在地,而自己的头部、胸部、右臂等五处被炸伤。其他突击队员急忙为顾金海包扎伤口,准备送他下阵地,他却坚决不肯,仍继续坚持战斗。这时,一发越军炮弹。将顾金海和队长马权斌同时炸伤。马权斌的下颚被打中,下巴脱白,身上多处中弹。顾金海的钢盔被弹片击穿,头部血流如注,陷入昏迷。身边的战友坚持要送顾金海下阵地,他突然清醒,大声喊道:“先救队长!”随后,壮烈牺牲。
战后,顾金海烈士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
17、肉都飞溅到脸上
激战中,马权斌在指挥战斗时被炮弹炸伤,弹片从下颚打入,下巴脱臼,身上多处中弹,但他负伤后坚持不下火线,继续指挥突击队员清剿残敌。突击队员们将手榴弹,炸药包扔进敌屯兵洞,炸得敌人鬼哭狼嚎,肉都飞溅到脸上。洞内深处的敌人够不着,马权斌便调来喷火器,喷出的火舌烧得里面的敌人惨叫不已,化为灰烬。
18、别拍照,拍了我也拿不到
“兰剑-B 行动”发起之前,第一突击队副队长罗卜基握着枪走出屯兵洞,胸前挂满了沉甸甸的弹匣和手榴弹,军宣传处摄彭干事王红把镜头对准他。罗卜基对着相机摆摆手说:
“别拍!别拍!”
王红已经摁下快门。后来在冲洗出来的照片上,罗卜基好像着涩地微笑着冲镜头挥手。那一瞬间过去之后,王红和罗卜基有过两句简短的对话。王红问:
“为什么不拍?”
罗卜基说:
“拍了我也拿不到。”
王红说:
“你肯定能活着走下战场,我一定把照片给你。”
19、为了救俘虏,他还是牺牲了
“兰剑一B”行动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连指挥所的指导员徐俊接到了第一突击队的报告“抓到两名越军俘虏。”接到报告的徐俊当时兴奋不已,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如果将俘虏成功带回驻地,将是“兰剑-B”行动甚至是集团军取得的一个极大的战果。徐俊知道战前罗卜基用彝族的传统进行过占卜,结果不太好,想照顾一下这位战友。于是徐俊当即命令:“把俘虏交给罗卜基,让他押回来!”可是,谁也没想到,一语成谶,当罗卜基押着俘虏往回走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在押送俘虏返回途中,敌人发现他们有俘虏被我军抓获,便立即对他们实施炮火覆盖,在炮弹即将爆炸前的瞬间,罗卜基为保护俘虏扑在了俘虏身上,被四块弹片击中腰部和胸部,当场壮烈牺牲。在此次战斗中,罗卜基表现得非常勇敢,他带领第一突击队5班炸掉了敌人3个火力点,毙敌多名。
事后,有人提出:如果当时我军押送人员和俘虏都把衣服都脱掉,让越军无法辨别,也许罗卜基就不会牺牲了。
20、我的相机呢?
战前上级并没给摄影干事王红安排摄影任务,王红为了拍出震撼人心的照片主动请战,大家都劝他:“枪炮不长眼,你一个搞摄影的是专业人才,出击拔点任务可去可不去,上级没安排你去,别到时候照片没拍几张,把命搭进去。”王红没当回事还是毅然跟着第一突击队冲了上去,刚冲到高地不久就看到一名战士费力的背着一名伤员,于是急忙上去帮着把伤员背到堑壕内的救护所,但是医生告诉他这名伤员牺牲了。王红沮丧极了,紧接着跳出战壕去拍照,这时一发炮弹在他附近爆炸,王红重伤,战士尚侯风马上冲过来连拖带背把王红救回战壕内,救护队员立即将伤员往后送,战壕过于狭窄,两面来人根本错不开,健全的人干脆往地上一趴,让战勤队员抬着伤员从自己身上踩着过去,趴在担架上的王红看到这一幕感动极了,马上想拍照,问到:“我的相机呢?”,战勤队员说:“你拉倒吧,保命吧!”
21、那些画面是感光的
后来的手术中,王红被摘除了脾脏,敲断三根肋骨,肺部切除了三分之一,如果晚送来一会就没命了。战后,王红荣立一等功,但一直对大量照片遗失耿耿于怀,难过的说:“那些画面在我心里是感光的。”这件事对他打击很大成了他终生最大的憾事,“付出了,拼命了,但片子没了。”英雄应该在人们心里留下更多影像啊。但他所拍摄的几张仅存的照片,早已传遍互联网,红透大江南北,英雄们的形象也早已被人们所铭记。
22、一张特殊的遗照
战前,王红在有意与无意当中留下了罗卜基生前的最后一张照片。在后方的医院里,王红得知了罗卜基牺牲的消息,这让他痛惜不已,从此,堑壕里的承诺就成了他的心病。
2008年,王红联系到罗卜基的同乡战友毛挖力等其他四名已经到地方工作的彝族雄鹰,于是,他辗转来到罗卜基位于四川大凉山深处的家,准备把这张罗卜基生前的最后的一张照片送给他的父母。然而,车到了门前,陪他同行的战友和罗卜基的哥哥有了顾虑,因为他们突然觉得罗卜基的父母都已年近80岁了,怕他们看到照片受不了,担心老人伤心过度出意外。但当王红撕开包裹相框的报纸,大家看到的是一张罗卜基很威武的战地照,大家释然了,
他们原以为是一张标准的遗照。
两位老人静静地等在院子里,王红和战友们进去后整齐列队,一起向老人敬了一个军礼。王红情不自禁地说:“爸爸,妈妈,我们这些老兵来看你们了。”看到儿子栩栩如生的照片,罗卜基的母亲情不自禁地流着眼泪说:“我不要照片,我要我的儿子!”两位老人用颤抖的双手抚摸着儿子的照片,哭得悲伤欲绝……王红突然感到很自责,他觉得他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无意中把老人的伤口又撕开了。他连声说:“对不起。老人家,刺激到你们了。”告别时,罗卜基的老母亲抱着王红的头,用手轻轻地摩挲着他的脸,她仿佛又见到了自己的儿子般依依不舍,久久不愿撒手。
23、我军有人被俘?
“10.14”战斗结束后,越军的广播说,他们俘虏了我军一名叫“郭振武”的战士,闻知这个消息,所有人都惊呆了。它不仅让这次战斗的战绩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给老山将士抹了黑。虽然突击队中没有“郭振武”,但突击队副队长是祁振武,由此,部队的首长判断敌人的广播并非空穴来风。因此,上级对此事十分重视,马上在突击队的幸存者中间进行全面调查。
24、我用军籍担保
紧随祁振武行动的卫生员刘崇被医护人员从医院用手术车推到了军党委会议室,重伤血气胸的刘崇插着氧气瓶,喘着粗气,费力地说:
“活着的祁振武和牺牲了的祁振武我全见到了,我亲眼看到祁振武被敌人的炮弹炸上了天,他被炸的残肢断臂我都看见了,祁振武已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了,敌人说俘虏了祁振武,简直是一派胡言。估计他们是找到了他的部分肢体。”
据分析,越军可能是从我们为了分辨阵亡人员粘贴的标记上.猜测着说出了这个姓名,但把“祁”误认为“郭”。上级为了证实他说的情况的可信度,问他:“你用什么担保?”刘崇说:“我用军籍担保!”
25、凯旋
战斗胜利结束,短暂的休整后,突击队员坐上了来接人的大卡车,一上车,蒙见车厢板的中央躺着盖着军被的烈士遗体,大家围坐在两侧,静的向山下撤,战友们点燃香烟谁也不说话,默默地吸着。突然,一阵鞭炮声惊醒了大家,不知不觉中已到了山下磨石村的部队驻地了。下车后,道路两边站着夹道欢迎的战友,还有女兵战友热情地向他们依次敬烟敬酒,给他们佩戴大红花。突击队员手里的香烟已经攥满一大把,但敬烟的女兵还是在一支又一支地不停地纷他们敬着香烟。炊事班的战友准备的饭菜非常丰富,早已做好了包子、馒头面条,大米稀饭,摆放着各种罐头,还有烧鸡、青岛灌装啤酒、小香槟等,突击队员们吃着饭,摄影和录像的镁光灯在黑夜里不地闪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