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 1566》中为什么大家都对赵贞吉嗤之以鼻?
剧情上有一个逻辑矛盾点,一直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胡宗宪在剧中一直被塑造成一个特别能识人,能看透局势的人。但是唯有一点,他没有识破赵贞吉。
赵贞吉让人最不齿的一点,不是他在乎好名声,也不是他想进内阁的野心,而是他对友谊的彻底背叛。一个人对待自己几十年的好朋友,尚且如此,可见这个人的内心根本没有任何真心。
但是为何胡宗宪到最后才看透。
剧中有这样的剧情,我们可以看出赵贞吉的变化。
第一次借粮。
赵贞吉和胡宗宪是几十年的好友,胡宗宪为了淳安和建德的老百姓考虑,要向赵贞吉借粮,赵贞吉当时的表现很真诚,直接告诉了胡宗宪,不是我不想给你借粮,是任何人都不想给你借粮。
这句话虽然表明赵贞吉没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但是对朋友也算是诚实的。
胡宗宪可以根据赵贞吉这句话做出判断,所以他想出了一个计策,他要以军粮调配江苏的军粮。
第二次保胡宗宪的安徽老乡。
赵贞吉被调到了浙江做老大,主持大局,审案子、抓改稻为桑。
郑必淐和何茂才想到了一个极为无耻的方法,就是拉胡宗宪下水,去安徽找了胡宗宪的本家老乡,安徽绩溪的商人,来让他们接手沈一石的产业。
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够脱身了。这件事赵贞吉知道了,他一眼就看出来本质,这就是要拉着胡宗宪下水,谁接了沈一石的烂摊子,谁就永远不能脱身。
当时合同还没签,可是赵贞吉却没有第一时间告诉胡宗宪。
后来木已成舟以后,他告诉了胡宗宪,保证不让他的老乡受到连累,可是他没有这么做,却在里面还加了一把火。
这件事就可以看出赵贞吉所有对胡宗宪的“情谊”都是伪装的。
赵贞吉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
胡宗宪能一眼看透高翰文,可以看透嘉靖和严嵩,看透裕王和海瑞,为什么偏偏赵贞吉,他却无比的信任呢?
或许赵贞吉这样的朋友太会伪装,不到真正的利益牵扯,他表现出为朋友两肋插刀,但是到了关键时候,他脑子清醒,他做出牺牲朋友利益保存自己利益的时候,眼睛眨都不眨一下。
赵贞吉聪慧过人,他一样能看透局势,能左右逢源,能在清流这个阵营中混的风生水起。他一个是要清流的好名声,一个有无比清醒百姓算什么,只不过是数字而已。他不是真心为民,而是为自己的名声和前途。但是他逃不过海瑞的眼睛。海瑞几次试探,他就完全的暴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