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中国的医生最缺什么?
和中国所有其它行业一样,缺乏自身组织的工会和行业协会。
从而缺乏组织罢工、谈判等能力,最终,也缺乏了维护劳动者自身权益的能力。
不提医生,就说这两年常见的职场35岁优化现象,就说前几年某些大企业向社会大规模输出人才。
怎么才能避免这些现象?服务于劳动者本身的工会和行业协会是必须的。
现在国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动不动就说没劳动法保护。
其实,劳动法只是最后的体面。
自己组织起来沟通、谈判、显示出来力量,才是真正有用的东西。
我们健身练肌肉,其他人才会好好的和我们讲道理。我国搞飞机导弹核弹航母,就是为了让其它国家能坐下来和我们讲道理。
有了工会,或者类似的组织,能组织并显示出劳动者的力量,资方才可能坐下来和你谈劳动法,谈待遇。
但由于404的原因,组织起来和资方对抗的意识,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缺失的。
农民工被欠薪,只能跑大桥大楼上以死求社会关注。私企里欠薪,就欠了。要你加班,你也只能加班。35岁辞退就辞退了。职场有个潜规则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女性实际退休年龄是45岁,因为47岁以后,按劳动法就不能辞退了。
最经典的是外卖员,在受到舆论广泛关注之前,一直是在非正式签约+无保险状态下工作的。
没人闹事,很和谐。
想象一下,如果外卖小哥们有工会?
现在的医院有没工会?架构上是存在的,但功能上,基本约等于零,考虑到各种皇亲国戚待里面,而这些人又是医院赚到钱养的,还整天装大爷,其实这工会不要也罢。
医生们有没有行业协会呢?当然有。但任免、管理、支出,国家搞定了。但这玩意最重要功能是管理、约束医生,而不是保护医生的权益。
必须承认,中国是全国高组织度,但代价,其实就是每个劳动单元的低组织度和低权益。
这不但是中国医生最缺的东西,实际上,我觉得这是整个中国社会最缺的东西。
经济升级,要转型。这需要消费的提振。
但面对35岁就被退休,随时随地被裁员的未来。谁敢消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