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总是会成为别人不尊重的人?
有句话叫做:父母教会了你如何对待别人,但别人怎么对待你,却是你亲手教他们的。换言之,别人不尊重你,是因为你没有给别人传递“我值得被尊重”的信号;而想要被尊重,首先是自己要把自己当回事儿。
人与人之间相处之间存在着一个能量场,通过简短的交流和互动,通过这个人的说话方式,言行举止,自我表达是否自信坚定等等。一个人就能对另外一个人形成一个基本的判断:这个人大概的性格是什么?自不自信,好不好相处,对方是不是接纳自己,该采用什么方式去和他相处,与他相处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轻松自如等等。
而且这个识人的过程,很多时候都会自动地下意识地完成,很多时候身处其中的人都无法意识到。
就好比这两天,我见了我闺蜜7岁的女儿,我在跟她女儿聊天的过程中,她女儿就十分自豪地跟我分享了:她发现老师真的喜欢成绩好的学生,因为她是班上的第一名,所以谁都无法取代老师对她的信任,而她也是课代表,非常清楚怎么拿捏班上的同学。
我问她:你会不会欺负班上的同学?
她说:我不会欺负他们,但是我知道怎么惩罚他们?
我问:你怎么惩罚的?
她答:我给老师打小报告?
我问:那班上的同学会不会讨厌你给老师打小报告啊?
她答:不会,因为老师喜欢成绩好的同学,他们成绩差,我成绩好,老师相信我而不相信他们,谁也无法取代老师对我的信任。
哈哈,你看,这么小的孩子,没有人教她如何识人,采用什么方式去跟人相处,她们自己无师自通了。
所以,别人怎么对待你,其实是你给他们传递了“如何对待你”的信号。
再具体一点,为什么别人不尊重你,我想很多时候可能你自己的言行举止,都不把自己当回事;你自己没把自己看得很重要,可能你自己太谦虚了,甚至很多时候还会自我贬低;不会拒绝别人,不会给自己树立边界,所以自然别人就不会尊重你。
别人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随时找你,是因为你给他们一种感觉:“他们找你帮助,你肯定不会拒绝,他们也不会有麻烦你的感觉,甚至可以随意使用你”。
那你是如何给他们这种感觉的呢:比如你很好说话,有求必应,总是考虑他人,即使你很不愿意做某件事,但你也不会拒绝他们。
但你看一些人在面对别人求助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说:“这个事呀其实挺麻烦的,我没有时间,我办不了,你找别人吧”。
这样拒绝了一两次,其他人在向他求助的时候,肯定就会掂量掂量自己是不是麻烦了别人,打扰了别人。
这种事,换在你自己身上也是一样的。你想要寻求他人帮助,一个人无怨无悔,有求必应,很好说话。另一个人则不一样,他不愿意的时候则敢于拒绝你,甚至每次帮助了你之后,都表示他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这两个人,在下一次你仍然需要救助的时候,你找谁?
你肯定愿意找第一个人。因为前者,不会让你感觉到太多的心理负担。
又或者,别人不尊重你,是因为你的言行举止总是贬低自己,所以别人看不到你是值得尊重的。
人都是慕强的,没有价值和值得尊敬的地方,别人自然就不会尊重你。虽然残酷吧,但这就是人性。
你总是去捧着别人,贬低自己,结果就是你成就了别人,践踏了自己。
这种自我贬低的行为,也是时常发生又下意识地进行着,不加以觉察,你完全意识不到。
比如一群在人一起聊天,一个人说了他最近的见闻,你总是想着方法去认可别人“哇,你这个太棒了,你的经历好有趣,你怎么变得这么厉害的?”
但是到你自己身上呢,你不会表达自己的优点和分享自己的收获,总是过分自我反省:“我其实觉得我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提高,我这次没有做好的点有以下几点”。
甚至,别人夸奖了你几句,你也会说:“哪里,其实我真的只是运气好而已”。
过分地自我反省,是你性格的底色,但这种底色让你自己很难十分兴奋地跟别人分享你的收获和成长,也让你总是自我反省,最后也很难让别人看到你闪闪发光的样子。
在群体的交流互动中,一个人的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也是我们去认识他的途径。
一个人,十分兴奋地、两眼带着光芒地跟大家分享她的成长与收获,而另一个人,总是用一种平淡冷静的神情口吻,在大家面前剖析自己的问题和缺点。
你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去看,你会看到什么?
你会看到一个头顶着光芒,眼带星光,自信又坚定的人,和一个垂头丧气,毫无生机和活力的自我批斗者。
两者之间,你喜欢哪一个,你会尊重哪一个?
我想多半是第一个人。因为前者,让你看到了他的信心与光芒,而后者,你可能对他无感。
而你对他们两的态度,也是截然相反:于前者,你是尊重;于后者,你是漠视。
所以,别人不尊重你,是因为你没有给别人传递“我值得被尊重”的信号;而想要被尊重,首先自己要把自己当回事儿。
.......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吧。
愿上苍眷顾,所遇良人;愿每一颗真心,都能被岁月温柔以待。
....
例行声明:
以上内容,是咨询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多编写,与某位具体的来访无关;如有雷同,纯属巧合。